《道德经》入门知识


《道德经》据说是在全球发行量仅次于《圣经》的一本书,这是一本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书。不过我可以很不留情面的说,都是:

1、瞎注解:N多个注解版本,错误百出,误人子弟。

2、瞎讲解:N多个大湿乱讲,都把道德经当语文了。

3、瞎学习:头昏脑涨装模作样,看的发晕,学的更晕,然后晕了一辈子还到处吹嘘:道德经太高深了,我学习了一辈子还没悟透…

 

我家里也放了好多个版本放在书柜里面装门面。说实在的,俺之前是根本看不进去,更别说看懂了。

 

不过在上周四,我认真的听了一下南山空同的讲解,豁然开朗,这里分享一部分精华给大家:

1、老子到底是谁?

2、道德经的真正作者是谁?

3、天下的李姓到底是怎么来的?

4、孔子从道德经中得到了那些启发?

5、如何才能通俗易懂明了的学习道德经?

 

一:道德经背后的故事

 

要想研究道德经,需要先了解老子,因为世人对老子的理解都是错误的,为什么呢?

 

故事一、老子是谁?

 

老子并不是一个人,如果是一个人的话,按照历史书中的记载,他应该活老几百岁,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因为在周朝,“老“是姓,“子” 在古代是一个爵位,而爵位是世袭制的。

就像你父亲是黄局长,世袭给你,你也叫黄局长,你在传给你儿子,你儿子也叫黄局长一样。

 

史书中一共记载有三个老子,三个人都姓老分别是:

 

1、预言西周要灭亡的:

被称为伯阳甫,伯阳就是最出名的那个老耳,甫是尊称,也是父亲的意思。

 

2、道德经内容的提供者:

姓老,名耳,字伯阳,道德经一书就是他的思想。

 

3、孔子两次见到的老子:姓老,名聃,是老耳的远房侄儿

 

故事二、道德经是谁写的?

 

《史记》中关于老子那段开头讲:老子出周至关

 

后来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断错句子了,断成了“老子出周,至关”,意思就是老子离开周朝,到了函谷关。其实,这是严重错误的。

 

真实的情况是:周至关是一个地名,就是在终南山下楼观台就在周至关,那个地方现在叫周至县。楼观台是干嘛的呢? 观星望气的天文台。尹喜就在周至关这个地方当官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,老子出周至关。当初老子看到西周要灭亡,不像当官了,于是就离开了。这时候尹喜就受人之托去接老子,然后和老子一起到楼观台观星望气,后来就一起离开了周至关,去了尹喜的老家,就是今天甘肃天水的伯阳乡兴仁村。

 

他们在那里,一起生活了许多年,当时他们还一起和当地百姓修水利,受到当地百姓尊敬,所以那条渠到今天还叫伯阳渠,当地的地名也叫伯阳乡。

 

《道德经》这本书其实是尹喜整理的笔记,当时尹喜想老耳请教,老耳就答复他,从这本书中,大家可以看到,只有答案,没有问题。这本书最初的名字叫《老子》

 

故事三、天下李姓的由来?

 

老耳和尹喜在兴仁村生活了十几年后,西周灭亡,东周建立,于是周朝的人就找到了尹喜家里,让尹喜重新去当官。他们在尹喜家里见到了老耳,就问他是谁。老耳不想再去当官,就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,刚巧看到院子中有一棵李子树,就顺口说自己姓李,之后为了避免麻烦,让的后来也开始姓李,这就是天下李姓的由来。

 

李家的宗庙,今天都还在那里。

 

尹喜到了楼观台,就把他的笔记整理之后,刻到了石壁上,后来去了楚国当官,在那里又修改了一点细节,产生了一个新的版本。都是一些细微的区别,例如把“道常道”改成了“道恒道”,因为“恒”比“常”表达的更准确点。不过这些都是小细节,整体上都差不多。

 

唐朝的时候,李家打下了江山,因为是靠野蛮夺权的,他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好的说法,于是就在历史上找姓李的名人,最初找得是李广,宣传了一段感觉不行。李广名气太小了,只是一个将军罢了。于是李世民就安排史官,篡改《史记》,把“老子,姓老、名耳、字伯阳” 这句话改成了“老子,姓李、名耳、字聃”,然后历史从此之后就混淆了。

 

其实,李世民确实是老耳的后代,因为天下李姓,来自老耳。

 

故事四、孔子和老聃谈了什么?

 

老耳不出现,周朝就找了一个老耳的远房侄儿来继续当周朝的史官,这个人就是老聃。

 

孔子来找老聃了两次,干嘛事呢?

 

第一件事:孔子想恢复周礼

 

孔子找到老聃,然后就鼓吹了一番自己对周公的崇拜,然后说当今社会,世道混乱,我们把周公的思想发扬广大就好了。

老聃一听,孔子只是太迂腐了。然后对孔子说:周公生活的年代是什么年代,几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一样么? 社会环境都完全变了,过去的思想能够推广开么?

周公思想的核心就是:敬德保民

这个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时的王公贵族乱用权利,要让他们尽量遵守道德,保护老百姓,这样江山才能持久。

但是到了东周,诸侯割据,混战不到,周天子就是一个摆设,谁都不听他的,他已经没啥实力了,现在还讲那些过去的大道理是很不适宜的。

 

孔子撞了一鼻子灰就回去了,然后对大家说,天上的鸟我可以射下来,水的鱼我可以纱网捕,老子这家伙啊,我搞不定他,他就像龙一样。

 

第二件事:孔子见老聃的真实目的

 

孔子回去之后,特别郁闷,因为他在老聃面前鼓吹周公只是为了和老聃套近乎,只是没套成功。郁闷了一段时间之后,发现老聃太厉害了,自己不能在他面前装,因为直接把自己的目的讲出来。

于是,孔子第二次去找老聃,直接告诉老聃,想让自己的著作放进周朝的图书馆。老聃又一次拒绝了孔子,因为周朝图书馆和档案室的内容是供天子和贵族学习的,而孔子这人的水平,还不够资格,同时孔子的私心,老聃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
 

老聃是如何拒绝孔子的呢?

并且是如何把孔子启发成了“圣人”呢?

 

老聃说:我们先来说说你的两个偶像,周公和老耳,周公创了周易和周朝的制度,人家并没有写书,《老子》这一本书也不是老耳写的,只是尹喜的笔记,记录了老耳思想的精华,因为确实好,才放进了周朝图书馆。你要知道,圣人从来不会去钓名沽誉,今天我告诉你一句话:圣人述而不作!

 

孔子一听,有道理,顺后大喜,自言道:“圣人述而不作,从今天起,俺不写了,俺回去只讲,让俺的弟子来记录,哈哈!”

 

不管怎么说,孔子还是非常努力的,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,孔子狠狠的讲,弟子狠狠的记,后人再狠狠的整理。于是,孔子靠成了孔圣人了!

 

二、《道德经》改如何看?

 

普通人看学习道德经都是把内容逐句逐字的认真看,然后再努力的揣摩和分析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词的意思,哲都是在瞎解、瞎讲、瞎学。这一种学习方法简直和“盲人摸象”一模一样。

南山空同是如何看道德经呢?

完全不一样!

 

他先看这本经典的内容逻辑结构,然后对其做了一个梳理:全书分上下两篇,上篇讲道、下篇讲德。

每篇开头是导引内容,然后分别用两9部分内容来阐述,每部分内容又分若干个小节来细谈。

每一部分到下一部分都有一个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;

每一节到下一节中间也有一个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。

这里只列举上篇《道经》的逻辑结构给大家分享:

 

《道经》

 

前五小节是全文导引,分别阐述了:

 

1、名与实

2、天然道德

3、社会道德

4、二者关系

5、守中之道

 

接下来一共9章32节用来讲道经的内容,分别是:

1、万物之理:生、长、收、藏

2、认知障碍:无、有、障、碍

3、聪明:聪、明

4、虚实:虚、实、表、里、分、辨

5、言行:言、行

6、生化:源、一、二、三

7、天地人法:天、地、人、法

8、智慧:知、慧

9、易理:道、隐

 

下篇一样,先写导引,然后分九部分来阐述德的内容,回头以文档的形式分享给大家,感兴趣可以加我的微信:tongwangnet

 

道德经的通篇逻辑结构搞明白了,然后在入手学习内容,一切就变的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了。例如上篇导引的部分:

 

1、关于“道”

 

“ 道可道,非恒道“,道理可以讲出来,但是道理并不是不变的,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改变,道也会变,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。

“名可名,非恒名” ,道理可以用文字或者名词来描述,但是一个词的含义并不是恒久不变的,例如太多词汇其含义都在改变,例如小姐同志这样的词,才过来几十年,含义就改变了。许多词汇过了几千年,含义也早都改变了。所以不能单纯的从字面去理解,要从当时的含义、时代背景、以及作者的思维角度去理解。

 

什么是道?

要从三方面来讲:

 

1、天然道德:就是自然规律,可以称为:天道

2、社会道德:就是社会规律,可以称为:地脉

3、人性道德:就是人性规律,可以称为:人伦

 

道不能单纯的从一个角度来讲,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,其实就是人、社会、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,搞明白之后,你就可以真正的做到顺势而为了。

 

无论是国家和企业,其实创造的都是一个社会道德,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国家,不同道德规则。

众多社会道德,违背了天然道德,就像今天只讲发展,不管地球一样,是违背天道的。还有许多社会道德,违背了人性规律,例如古代的妇女缠小脚,一些宗教的对妇女的割礼等等。

 

我们无论是做国家、企业、还是做人、如果能够做到符合天道、地脉、人伦的规律的事情,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,必然会得到非常好的发展。

 

2、关于“德”

 

什么是德呢?

德行,德行,德就是行动,是遵循道德规律来行动,就是德!

Views All Time
1101
Views Today
1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