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刚:用户都超级懒,哪怕做善事也需要你上门服务


上周三的时候,我发现家门口挂了一个塑料袋和一张传单。


打开一看原来是本地”Food Bank"(食品银行)的募捐倡议书。


传单上写着,感恩节马上就要到了,非常感激大家一直以来对“Food Bank"的捐助。为了让更多有食品需要的人能够在感恩节也吃上一份大餐,希望大家能够踊跃捐献没有过期,没有开封过的食品,特别是米面,罐头类的最好等等。


传单上同时还特别写了,为了方便大家捐献,只要把食品放在他们发放的塑料袋里,周六早上11点的时候,"Food Bank"的义工会挨家挨户的收取,他们不会敲门打扰大家,会直接把装有食品的塑料袋拿走。


写到这里,可能很多国内的朋友不知道”Food Bank"(食品银行)是个什么组织。




简单来说“Food Bank”就是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的,一种非盈利的慈善组织,为那些生计困难,得不到足够食物的人提供食物。


有人捐了食物到他们那里,他们负责发放。各大超市卖不出去的面包,新鲜蔬菜,水果,在保质期快到之前就都送到Food Bank 去,每个周五,有需要的人就去领取自己一周所需要的食品以及一些常用的日用品。


任何人都可以去Food Bank免费领取食品,不需要找政府开什么低收入证明,唯一需要的就是第一次去的时候登记一下自己的身份证资料。


如果是没有身份证资料的非法移民,登记一个邮箱地址也可以。目的只是为了做一些简单的统计工作,知道每年大概有多少人次来领食品。


我一直觉得北美这边的Food bank是穷人的一个福音,有了它,穷人也不至失去太多的尊严,才不会挺而走险给社会造成新的悲剧,因此,它也是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。


饥饿和贫困往往是社会矛盾的根源。当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去捐款,去关心弱者,无形中就消解了社会矛盾。正因为有了象Food bank这样的安全网,加拿大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。


反观整个国内社会,都不太重视贫穷阶层的困境。似乎只要自己过得好,别人的死活都与我无关,对贫困者整个社会都带着鄙视的眼光。


中国历史悠久,却富不过三代,但却不断改朝换代的原因何在?


或许原因能从Food Bank 里找一找。


看到这里,很多人应该明白了Food bank就是食品救济站。


但是名字叫成食品银行后,就掩盖了其中接济的意思。


银行就是有人存钱,有人取钱,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谁都有特别苦难的时候。


比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:


在一个Food Bank的门口,一个十几岁的大男孩,气愤地拉著他的父亲的胳膊,质问道:「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?我们家里有食物!你缺食物吗?你为什么要这么做?」父亲小声地解释着,儿子又大声说:「你回去,我不会进这里的,打死我都不会进这里的!」


过了好一会儿,那个父亲一个人进来了,满脸的沮丧和难堪。后来Food Bank的人才知道,这个父亲失业好一阵子,失业金领完了,不得不开始申请救济,同时也来食品银行领取食物,而他的儿子很不理解。


这个父亲后来终于重新找到工作。他每两周发一次工资,发了工资就到食品银行来送上一张支票,面额都是100元。他说,他困难的时候,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帮助,现在有能力了,也希望能够尽点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


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什么叫「施比受有福」。


好了,回到主题。



周六这天,我目测了一下,整个社区接近80%以上的家庭都把各种食品装在Food Bank 送来的塑料袋里,挂在门口,蔚为壮观。


我当时突然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:


用户都非常懒,哪怕做善事也非常懒,如果是没有人专门来发塑料袋,来收食品,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开车去捐献食品。因为实在太麻烦。


但是有人送塑料袋,有人来收,而且告诉收什么东西,这样用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清理自己的食品柜,把自己没有吃过,同时不爱吃的东西捐献出来,就完成了整个捐献动作,完全不需要任何思考,不需要做任何麻烦的事情,用户自己感觉还做了善事,非常舒服。


其实做任何项目都是如此,如果你想让用户积极参与进去的话,那一定要让用户最简单,最短时间,基本不用怎么思考就可以参与进去。


好了,今天文章写到这吧,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发。


明天会更新一篇文章,《如何真正的打动你的用户?》

我是秦刚,希望我的微信公众号,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不同的声音。


秦刚简介:现居加拿大,1999年从事垂直网站工作,历任太平洋电脑网总编,太平洋汽车网市场总监,IT世界网CEO,39健康网联席 总裁。


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:秦刚微信公众号

Views All Time
877
Views Today
2
分享到